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项目案例 设计园地 新闻动态 设计团队 党建/宣传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
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设计园地>> 设计理念
公园城市下口袋公园研究 —— 以深圳市城中村为例

lc.njfu.edu.cn   2024-03-14

作者:常新(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摘要: 目前深圳对社区公园建设研究较多,对城中村的公共空间关注较少,但现有城中村居民对休闲娱乐 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共空间的缺失问题亟待解决。口袋公园是为缓解中心区城市用地紧张、与人们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兴起的。城市口袋公园是为适应城市土地面积日益紧张而出现的理念,可在 一定程度上弥补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因此建设口袋公园是解决城中村公共空间 问题的最佳方法。国内外口袋公园研究的角度大多是建立在对其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分析之上的较笼 统研究,且城市公园普适的研究策略及方法较多,专门针对这种小型绿地的服务功能、社会属性方面的探 讨较少,对口袋公园承担双向交互的社会属性没有引起重视,而城中村的现有空间属性和人群居住特征, 为研究提供最佳样本,因此本文选取几个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进行分析,从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及运营维护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公园城市,口袋公园,城中村,人群特征


1    口袋公园概述与特征分析

1.1 定义

      口袋公园(Vest-Pocket Park)是于 1963 年 5 月提出的,以纽约佩雷公园的建设为开 端。口袋公园因其面积较小,在城市用地中相当于“ 口袋 ”而得以命名。设计理念完全根据 城市生活者的需要、为满足其需求而生,有规划学者认为小而精悍的特点使其真正服务于社 会群众的综合性景观设计。现有对口袋公园的主流定义有两种,如表 1 所示,两者因所关注 城市的发展水平差异造成不同,前者注重公园是空间位置和舒适性,后者更关注公平性,但两者都认为口袋公园是规模较小的开放空间[1]

       对不同国家的口袋公园建设的背景等进行梳理,如表2所示,发现国外的口袋公园建设较早,多数国家建设口袋公园均是为提高城市居民的舒适性和改善环境。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休闲游憩空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有较高的利用比,相较于国外的许 多国家,我国的口袋公园建设起步较晚,1989 年国内学者提出的小型绿地可作为口袋公园建设的开端, 目前仍以绿地空间建设为主,对空间的居民使用需求关注较少。


1.2 分类

      口袋公园是对场地的利用和再生,多选择城市的边角空间,对恢复和再生街区活力有 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对口袋公园的分类多种多样,如表 3 所示。从口袋公园的建设角度,可 按其位置、形式、形状、周边城市功能进行划分;从口袋公园的发展角度可按其利用模式和 绿地功能类型进行划分;从口袋公园的用户需求角度考虑可具体分为住宅型、商务型,交通枢纽型与商业型。

       社区类口袋公园包括社区小游园、老年活动场、儿童活动场、体育场等,周边用地以 居住为主,局部有小型商业。社区类口袋公园大多承载健身、休憩、儿童娱乐等功能,居民 的交流互动程度最强,与市民的联系也最为密切。深圳城中村是特殊时代留下的产物,城中 村的居住密度较一般社区大,其承担着社区的居住和商业配套功能,但开放公共空间合配置却与社区差异较大,加上城中村空闲空间较少且零散分布,因此口袋公园的建设是提升城中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佳手段。因城中村在城市中的空间位置不同,城中村的居住人群类型有所不同,对口袋公园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进而口袋公园的建设策略也有所不同。

1.3  口袋公园的选址与尺寸

       口袋公园一般零散分布于城市空间,多利用城市的边角或废弃空间。口袋公园与居民的 联系最为密切,且居民在此处的交流互动程度最强。城中村作为“社区 ”的实际功能,其口 袋公园选址应为居民聚集度高或交通便捷的区域。口袋公园的大小应尽量满足居民日常活动 的需求,应考虑人均活动面积的需求,不宜过小。可通过问卷调查对居民进行意愿分析或采用传感器等大数据方式对现有人群的活力进行模拟分析。

       国内外对口袋公园的尺寸界定不同,如表 4、表 5 所示。罗伯特·宰恩认为口袋公园在 50~100 英尺左右最为适宜,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认为口袋公园要有 1~3 个宅基地大小, 且服务范围为 1~4 个街区,其他国家的口袋公园建设面积如表 4 所示。我国绿地分类规范 中将最小的公园类型定义为服务半径在 0.3km~0.5km 的小区游园,国内的口袋公园包括城市中的街心公园、小型绿地、社区活动场等,一般面积 0.035~1hm² [1]



1.4  口袋公园的特征

       口袋公园是呈离散形分布、斑块状散落在城市空间中,相互独立存在的[2] 。城市中的任何一处小型开放空间都可以称为口袋公园,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4. 1 规模小,利用率高

       口袋公园又称为“袖珍公园 ”,是为了适应城市土地面积日益紧张、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兴起的城市景观建设。主要是为了弥补城市中休闲空间及其配套设施的不足,为居民提供临时休息和交流的场所,使用功能局限性大,可容纳的活动类型有限。

1.4.2  形状差异大,灵活度高

       口袋公园多利用城市的边角或废弃空间,尤其是在城中村和城市中心区等建筑密度高的 区域,现有可改造的绿化空间较少且零散,因此口袋公园可利用的场所空间较奇特,绿化空 间小且形状不规则。但口袋公园与其周围的环境状态、城市肌理协调度高、设计灵活度高,可根据居民需求、资金情况等进行就地设计。

1.4.3 功能单一,可识别性高

       口袋公园与周围生活的居民生活功能需求匹配度高,使用功能上仅满足最基础且短时间 的休闲活动需求,如饭后休闲、儿童娱乐等。设计以植物、水体、小品等造景元素为主,设 计理念新颖,多采用富有张力和吸引力的材料进行装饰,展现社区文化特色,形成新的地标性景观。

1.4.4 服务对象单一,居民活力高

       口袋公园的服务半径较小,适用人群多为周边的居民,因此口袋公园的位置决定了其用 途和使用人群等,如城中村的口袋公园多为村民的日常休闲活动考虑,而商业中心的口袋公 园多为休闲消费人群的休憩交流空间。相较于城市公园,口袋公园的可达性高,满足基本的活动需求,且选址多为居民聚集区域,因此其居民的活力较高。

2     口袋公园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发展与定位

       公园城市理念着眼于“城 ”,但核心在“公 ”,即突出人民属性,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 感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服务所有人 ”,力争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公园城 市最大的亮点和难点都是“ 连接 ”—— 即将原先土地属性不同的绿地资源进行统筹管 理和综合运用 。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系 统论述了口袋公园各方面的内容,认为公园的使用空间比观赏空间更重要。现有大多数城市 的城镇化率较高,城市内建设用地较多,而绿化空间相对较少,为保证地块周边人群的基础 利益和土地现有的价值,将建设用地转为公园绿地的区域面积太小且零散分布,因此口袋公园是作为绿色斑块形成的最佳选择。

2.1  完善城市公园体系

       公园城市是为了打造“ 出门见绿 ”的城市景观规划理念,受拆迁难度和建设资金等的限 制,城市的现有建设用地中大多数地区无法保证公园体系的完整性,无法提供较大面积的绿 地,因此口袋公园的建设是解决现有土地紧张的有效方案。且现有公园城市发展策略多按分 等级分层次提出的,在微观层面上加强完善城市绿色斑块,使绿色环境达到公平共享,落实到城市空间上即为社区公园、 口袋公园的建设。

2.2  增强城市街道绿化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口袋公园多位于城市街道旁,且绿化率高,对城市街道的绿化提升有较大作用。同时口 袋公园选址多为城市的废弃空间或环境较差的区域,通过口袋公园的更新改造,对其周边的 环境有较大的提升,口袋公园是对城市的针灸疗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形式提升城市绿化,进而提升城市形象。

2.3  丰富居民活动休闲空间,打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口袋公园是为满足城市居民放松身心需要而设计的,多数设置在人口流量密度较大的场 所,便于更多人享受与使用,居民的满意度高。口袋公园是空间文化延续的载体,延续地方 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传递当地的人文风采。同时口袋公园为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和不 同生活状态的居民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促进公众交往,改善人与人之间邻里的陌生感并提升居民的归属感,进而促进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3    深圳市城中村公共开放空间现状及人群分析

      深圳可看做以几个城中村(如白石洲、湖贝、蔡屋围等)为基点,多区域多中心散发而 形成,城中村是深圳的“历史街区 ”。深圳城中村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基于原始街巷 肌理向上生长,有村民自发建造的产物,建筑形态多样。现有城中村建筑密度高,人群复杂。 虽然不同位置的城中村其现有更新改造的进度不同,人群结构有所差异,但居民对居住环境 的要求有趋同性,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均较高。现有城中村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政企合作 更新改造型,此类型城中村地理空间位置较好,且居住人群文化水平较高,如水围村;产业 带动更新改造型,如大芬油画村,通过品牌文化效应的带动促进城中村环境改善;历史文化 型,如南头古城,保留有深圳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底蕴;一般城中村,如平山村,深圳此类型城中村最多,且应重点关注此类城中村口袋公园的建设。

3.1  水围村

       水围村是深圳首个政府垫资,对城中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并实地运营的城市更 新项目,柠檬公寓等的建设推动了城中村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改善了城中村 的居住环境和治安条件。水围村的居民多为白领蓝领工作人群,多来往于港深两地,文化水 平高且对生活环境的品质要求高,现有水围村的环境改造多为对房屋的内部整体改造,室外 开放空间的改造,多通过建筑小品的增添,本土文化的挖掘(如庄子文化),原有植物、墙体的再利用,吸引更多的人群聚集,从而产生更多的交往机会。

3.2   大芬村

       大芬村因油画产业的发展从城中村一跃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吸引画家、画 工入住大芬村的过程中,其居住环境也在不断地提高,在保持原有的空间格局基础上,结合 画家的生活工作需求,对街道环境进行改善,增加休闲开放空间,村内的建筑小品、广场和 绿地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对居民游客吸引更多的是街道的墙体绘画和街道两侧店铺的装修和雕塑,但现有的街道环境中缺乏吸引人群集聚的开放空间,现有广场公园的设计缺乏供游客休息停留的空间,且未考虑在此居住的画家的工作需求,缺少对画家灵感的激发(图 1、图2)。

3.3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是深圳少有的仍保留部分古城墙、城门以及大量么明清建制的建筑,如东莞会 馆、凤岗书院等,城中村内原住民较少,现有居民多为低收入群体,因此居民对南头古城的 认同感和社区感较低。现有南头古城周边仅有两个社区公园,村内开放空间和绿化较少,但 有许多废弃空间和边角空间。2017 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的主展场在南头古城,增加了许多有趣的开放空间设计,对当地的居民交往和休闲有促进作用(图 3)。


3.4 平山村

      平山村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其周边有大学城、地铁站、公交站点等,是深圳众多城中村 的缩影,租住户多为中低收入人群。平山村内现有一处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平山公园,位于祠堂附近,平日人流聚集,但基础设施较差,许多住户考虑舒适性多去大学城内进行休闲散步活动。由此可见,其内部住户对休闲空间的而需求较高,而城中村内的现有用地功能和 现有设施却急需更新置换。平山村内广场的适用人群多为老人和小孩,而现有广场内仅布置 简易的石凳和水池,且水池内水质较差,广场的分区也不合理,人群混乱嘈杂,使得年轻人 的使用率骤低。村内纷繁复杂的小路内虽有闲置地,但多为垃圾收集点或荒废,利用率低(图4 、 图 5)。

4     城中村内口袋公园规划设计手法与策略

       平山村的公园现状和人群需求可反映深圳市多数城中村居民对休闲空间的迫切需求和  现有用地的亟待更新。考虑城中村的建筑密度和土地产权的复杂,口袋公园是解决城中村居 民需求的最佳选择[3]。通过对口袋公园用地的选择和城中村的现状综合考虑。将城中村内口 袋公园利用类型可分为闲置地利用型、街景利用型、现存空间改造型、拆迁建设型,如表 6 所示。口袋公园虽然占地面积小,但其设计却更为精巧,贯穿规划的前后期,因此本文从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管理维护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

4.1 规划设计层面

4.1. 1 场地多样功能性的抉择

      合理的口袋公园不仅有良好的绿化条件,而且应有适应和吸引周边居民的特色空间环  境。深圳城中村虽然同以居住功能为主,但居民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的差异性,其对口袋 公园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对口袋公园的美学性、功能侧重进行差异化 设计,根据公园所在位置的不同,打造开放与私密相融合的半私密半开敞空间。如水围村居 民多为年轻化、白领人群,文化水平较高,对新颖事物、私密空间交往有较高需求,因此设 计时应注重半私密空间的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的简约性和创意性;平山村以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为主,白领较少,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口袋公园设计应以老人健身和儿童游玩娱乐为主,兼顾设计满足白领人群安静空间的需求。

4.1.2 利用竖向空间设计,紧凑发展     

       城中村空间紧凑,楼与楼之间间距小,有一线天之称,现有城中村中可建立口袋公园的 边角空间较小,可利用城中村的屋顶空间进行改造利用。设计中更应注重公园与环境的结合, 更多地发展立体式的口袋公园设计,例如在城中村的屋顶上进行口袋公园的设计,通过合理地方式串联多个楼宇形成完善的空间体系,充分利用垂直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4.1.3 关注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尤其是老人儿童的活动

       多数研究均证明深圳城中村是弱势群体集聚的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 自然环境和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城中村的居民受工资水平等的限制,对免费的空间 需求较高,因此口袋公园的设计至关重要。城中村中居住的多为外来打工人员及其亲属,以 中老年和儿童使用为主。儿童作为公共空间设计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设计应结合儿童的实际 活动需求、年龄构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中老年人的活动需求除看护儿童外,也会有 自身的需求,如下棋、跳舞等,在设计时应进行相应的实际调查和意愿分析。此外,设计应 考虑出行不便的人,通过对单一空间赋予多层次的功能和设计,为其提供充足场地,加强空间无障碍化、多样化、人性化建设。

       城中村中商铺林立,加上互联网的兴起,外卖小哥成为村中较为活跃的人群,在闲暇时 间,其多聚集于路旁,对原本就局限的城中村道路交通形成阻碍。口袋公园多设置于街道旁 边,外卖人员或打工人员可在口袋公园进行短暂的休息,这些用户多聚集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午睡,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此类人群的需求,多设置长椅和桌子方便其进行活动。

4.1.4 深挖本土文化内涵,打造地域特色

       口袋公园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不仅止于内部要素的设计和美学方面的问题,更多地应 当关注社会,经济,哲学,政治问题。设计中包含对于场地历史和环境元素,体现文脉的延续 和设计者的态度,使作品因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归属性[4] 。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文化要素,充分体现地域特征,在设计中可融合地块所特有的街巷历史或独有的记忆碎片,让人在休闲交往中能了解和记住地方的文化特点,如深圳城中村的祠堂文化,大芬村的油画艺术等, 同时应以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为主,重点研究居民的使用时间、喜好、兴趣等,从这些因素入 手使得设计更加人性化,本着为人设计为原则,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设计。例如深圳接近半数的城中村都有牌坊、宗祠等传统建筑,舞狮、盆菜依然活跃在当代城市生活。

4.2 景观设计层面

4.2. 1 出入口和公园边界

       出入口和围墙是展示公园魅力和吸引人群的重要节点,可采用较为新颖的设计手法。出 入口可根据人流量的大小进行设计,是直接型还是婉约型,门的宽度等。边界对居民产生吸 引力的同时,对公园内部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围墙可根据设计理念做成私密性或半私密性, 简单的可用围栏进行围合,结合藤蔓植物形成绿墙;可用红砖或其他建筑材料进行造型设计,形成富有活力的空间;亦可用绿植进行设计,如利用竹子形成竹墙。

4.2.2 照明设计

       优化夜间照明系统,延长社区公共空间使用时间,改变公园的气氛,分时段分区域精细 化照明设计保障社区居民安全,吸引居民晚间活动。可按照公园的照明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灯光尽量选择暖色光源,避免造成光污染和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4.2.3 植物选择,就地取材

       目前对口袋公园设计时,植被覆盖率通常达到 50%以上,因此在植物设计中,栽植的比 重也较为重要。由于深圳市位于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宜人,可选择的植物种类较多,应秉 持科学性、本土性和艺术性对植物进行配置。原场地的植物应尽量保留,在此基础上进行景 观塑造,植物配置应高低错落,乔灌花草结合,选取有地域特色的树种,如梧桐、三角梅等。

4.2.4 铺装选择

       不同地区的口袋公园承载的功能不同,若公园以儿童游玩、锻炼为主,铺装应选择塑胶 软质铺装,若公园以散步交流为主,铺装可采用易管理环保的渗水砖,可将海绵城市的理念 通过口袋公园的设计真正的传达到实体空间中。若口袋公园的面积较大,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铺装设计,在人流聚集区可采用特定的铺装进行界定。

4.2.5 水景沙地布置

       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沉稳的感受,动态的水给人以活泼多姿的感受,水的多样性和流动 性是设计师青睐设计水景的主要原因,且居民尤其是儿童对水有非常大的倾向,因此在口袋 公园设计时应考虑水池设计,通过水的形态、质感、声音赋予公园独特的魅力。若后期公园 维护难度较大或资金不足,应尽量避免水景的设计,以防止因水质的恶化带来的环境质量下 降。除水体外,沙池也是儿童发挥创造力的场所,对儿童的吸引力较大,因此在儿童较多的城中村口袋公园设计时,可结合沙池建设儿童游戏设施。

4.3  管理运作层面

4.3. 1 社区管控,加强居民自发保护意识

      现有的口袋公园设计规范和政策较少,多根据社区自身的需求进行设计,公众参与贯穿 于口袋公园的设计、建设和后期维护。社区应在公园建成后,加强公园的卫生管理和设施维 护。通过社区活动、社区志愿者等形式进行社区公共空间的后期建设和维护,形成居民自发维护、 自主更新的良好循环。

4.3.2 加强公园文化主题宣传,丰富园区活动

      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加强公园文化主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除周围居民及 其以外的游客前来体验参与,除定期举办棋牌类比赛外,平日可举办关于本土文化主题的书 画、摄影等艺术活动,建立户外老年大学主题学习活动等,既能丰富公园活动,又能够提高 居民参与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为不同使用人群服务的作用,使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文英. 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 中国园林,2007(04):56-62.

[2]吴巧. 口袋公园(Pocket Park)—— 高密度城市的绿色解药[J]. 园林,2015(02):47-51.

[3]朱可.城市口袋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000(025):1-3.

[4]李景磊.城中村文化价值及更新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 36(11):101- 108.


(转摘此文章仅供大家分享学习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