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惠霞(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而且还可以使人们在工作、生活闲暇之余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妙不可言。本文针对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以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和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促进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健康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种植技术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飞速的发展,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加速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还有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和娱乐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一)园林养护意识薄弱
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休息场所,而且还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使人们在工作、生活闲暇之余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妙不可言。由于园林绿化管理并不会对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此极易被人们忽视对园林的日常管理,也正因为人们缺乏对园林的养护意识,以至于很多城市园林绿化遭到破坏,导致古树名木受损或者死亡,不仅影响了园林的美观性,而且还一定限度的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1]。
(二)园林绿化施工设计不科学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水平,在施工之前,建设工程需要全面、科学的对园林绿化区域进行勘测,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进一步增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然而根据实践调查发现,当前园林绿化施工设计水平仍存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第一,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设计理念,与现代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标准极度不符,以至于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难以顺利的开展,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第二,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未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科学的勘测,以至于设计的施工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出现偏差,导致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大打折扣。
(三)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
影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除了施工设计水平之外,还包括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当前我国园林施工队伍中,施工人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良莠不齐,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充分了解所有植物树木的生长习性,同时相较于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标准不具备很强的严谨性和技术性,以至于大多数施工人员认为园林绿化工作就是种种树、铺铺草,不需要专业性的技术。近年来,市政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广大群体的密切关注,绿化施工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让许多个体跃跃欲试,争前恐后的加入到绿化施工行业,从而导致我国园林施工队伍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以至于部分建筑个体根本无法充分理解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图纸中的施工内容,从而使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
二、加强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有效策略
(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需立足于世界园林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得很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现代绿色化发展是我国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思维理念不断的渗透到人们的精神内心,而这一观念的渗透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全球化社会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在此主流意识基础上,我们应该坚持以维护生态平衡为主导发展方向,遵循生态与互惠共生的发展宗旨,不断协调和维护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和立体性,通过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学,不断的优化园林绿化设计内容,以此提高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2]。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需结合本地特色
想要创建精品的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植物种植方面入手,园林需要种植哪些植物、种植多少以及在哪里种植,都需要进行严谨的设计与规划。为了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植物物种尽量以本地物种为宜,这是由于本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大大提升种植后的成活率,同时本土树种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并且又是当地居民熟悉的植物物种,容易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此外,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从本土文化入手,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寻求绿化设计的创新,力求在园林绿化项目中充分彰显当地特色文化底蕴,从而提升自身的施工设计水平,为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上的创新。
(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类最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拥有着超强的思维能力和主观意识,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思维意识和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可塑性。不仅如此,人类在岁月长河的发展旅程中,离不开与自然界的亲密互动,因此,人类自身的天性具有贴近自然性的一面。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满足人类人性化这一需求,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方案加以完善和优化,使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与当地环境高度融合,力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此外,为了迎合当前环保主流意识发展观念,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入和谐统一、绿色环保、节约节能等理念,这样一来,不仅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标准,而且还能促进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掌控施工材料的质量,谨防劣质材料投放使用。首先,加强采购环节管理,从根源上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管控,确保购买的施工材料符合绿化工程施工要求;其次,加强材料验收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二次检验;最后,加强施工材料的试验操作,确保施工材料性能达到绿化施工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3]。
(五)加强施工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在绿化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循工程施工操作流程,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以便促进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其次,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培训,以此提高其工作责任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不仅如此,通过思想教育培训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审查意识,促使其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擅于发现施工中潜藏的安全隐患,并且能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潜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增强绿化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最后,加强施工管理和组织,在绿化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使现场施工人员能够做好工作的交接,确保现场每位施工人员都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每一处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从而大力推动我国市政园林绿化工程长足稳定的发展。
三、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种植技术分析
(一)做好场地处理,改良土壤
在植物种植之前,为了提高植物种植后的成活率,首先需要将种植场地进行清理,将场地内的杂物、垃圾和砂石清理干净,确保施工场地的清洁,为后续绿化工程施工顺利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开端基础。其次,在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开展施工规划工作,同时注重检测种植土壤的质量,确保土壤环境能够满足种植物种的生长需求,如果检测到土壤的环境无法满足种植物种的生长需求,需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将种植土壤进行改良,或者更换适合的土壤。
(二)全面控制植物的移植、挖掘和种植过程,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首先,在进行种植物种移植之前,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施工时间。起挖时,一定要掌控好挖掘和移植的时间,避免挖出来的苗木放置时间过长而失去大量水分;其次,在挖掘的过程中,先要确定苗木的定点放样,以苗木为中心点,自里向外开始挖掘。挖完坑后,将坑里残余额垃圾处理干净;最后,植物种植阶段,为了提高植被的种植成活率,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若是当天无法种植,需要将种植树苗进行合理的保护[4]。在种植的过程中,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规格进行种植,并保持土球的湿润度。
(三)病虫害相关治理
园林绿化植被种植之后,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问题,病虫害不仅会对植被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园林绿化的美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确保种植物种在种植之后健康茁壮的成长,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园林区域进行调研,以便加强对病虫害的监督和治理,一旦发现植被感染病虫害,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病虫害特点,采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扑杀。为了避免病虫害大面积蔓延,在进行植被种植时一定要让植被保持一定的间距,同时喷洒适量的农药,防止病虫害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禁止农药的使用剂量过多[5]。
(四)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意识
加强园林护养意识有助于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对园林区域内的植被科学有效的养护,确保植被健康茁壮的成长,不仅能够增强园林绿化的美观,而且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人们园林绿化养护意识比较薄弱,更注重植被种植技术,忽视植被后期养护的重要性,导致许多植被枯萎或死亡,因此,着重加强工作人员的绿化养护意识,定期做好园林绿化的灌水、施肥工作。此外,加大园林绿化养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养护意识,推动城市长足稳定的发展[6]。
(五)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反季节种植技术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飞速的发展,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客观上促进了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反季节种植严重违背了植物正常的生长时间,与传统绿化种植相比,大大增加了植被种植难度。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反季节种植技术具体包括:第一,制定合理种植方案。在园林绿化施工苗木或者植被的反季节种植中,为了提高种植的成活率,需要严格遵照种植物种的自然生长习性、植物特征和生存条件,制定科学可行的反季节种植方案;第二,植物物种的选取。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种植物种,不仅需要保证被选物种的外形良好,而且还需要保证植物物种的优良,同时为了能够让种植物种健康茁壮的成长,选择的种植物种必须具有发达的根系。扦插苗、小苗以及经过多次移植而依然存活的树苗作为园林绿化种植物种的最佳选择,尽量采用黏土壤或者壤土作为种植物种的土壤,并且一定要保障种植物种土球的完整性;第三,苗木的运输。首先,为了避免种植物种在运输的过程中,因蒸腾作用而减少植被自身的水分,运输时间以夜间为宜,夜间交通相较于白天要顺畅许多,不仅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保障植被的安全。其次,在装卸植被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植物在此过程中不受伤害,最好采用专业机械设备进行植被的装卸,同时配合其他辅助保护材料。最后,由于植被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失去水分,因此需要采用喷水的方式定时给植被补充水分。此外,如果种植物种根系带有土球,应用网兜将土球套住,以免植被在装卸的过程中土球遭到损坏;第四,土壤的处理。植被在种植之前,先要分析种植土壤的物理性,以便掌握土壤内的环境,若是土壤的物理结构不佳,极易导致种植物种发生烂根的现象。其次,给种植土壤进行松土、施肥、消毒等工作,以便扩大土壤的气隙度,防止植被发生烂根。最后,不同的植被对土层厚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植被的实际需求,保护适合的土壤厚度;第五,反季节种植的后期养护。后期养护工作包括施肥、排水、除草、灌水等。其中灌水次数以5-6次为宜;施肥剂量则需要根据植被的龄期、种类以及园林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明确,春秋季节以磷肥为主,冬季则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施肥次数不少于4次;后期植被修剪工作需要结合当地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植被反季节的生长规律;最后做好反季节植被的病虫害防治工作[7]。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有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还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水平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设计与种植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20,v.43;No.405(9):110-110.
[2]黄晌决.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370-370.
[3]贾江辉.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3425-3425.
[4]魏红青.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No.472(10):157-157.
[5]刘鑫.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1570-1570.
[6]魏涛,杨鹏飞.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镇建设,2019,(12):219-219.
[7]汪润波.分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157-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