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项目案例 设计园地 新闻动态 设计团队 党建/宣传 联系我们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
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设计园地>> 他山之石
鹦鹉螺曲线: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lc.njfu.edu.cn   2024-08-15

      

      曹家渡花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余姚路路口,原名康余绿地,占地约3000㎡,最初采用日本设计师星野嘉郎的方案于2003年建成。表面上,经年历久整体空间呈现老态;核心问题则是当初偏传统园林的具体节点与路径营造、以及大量曲线景墙构成的复杂内向空间,与当代的市民日常体验需求并不相符。而场地内大量常绿大乔木下的中下木层次生长态势较差,也需进行整体优化。

      重构:场地记忆中的鹦鹉螺曲线 

    

       考虑到最初邀请当时知名的日本设计师做的原方案并实施,项目委托方并不建议做较大范围的调整,而是以类似“微更新”的方式对场地与绿化进行梳理。我们迅速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更新路径,即:在全面保留现场大树的前提下,放弃场地中偏园林的复杂折线手法,简化和梳理统治整体空间的大量曲线空间,并结合曲线空间将场地中隐含的“鹦鹉螺”曲线用更简洁的方式再现出来。从而以此基于场地记忆重构口袋公园的空间结构。

          

激活:鹦鹉螺曲线的空间效能与趣味

      本次更新前,场地内缺乏短暂停留的休憩空间,随意设置的坐凳与其他设施让绿地空间显得十分杂乱。于是,在设计中结合“鹦鹉螺”曲线布局停留休憩空间,并使功能空间景观化、融入整体景观结构。同时基于现场需求调研,为晨练人群、周边居民的遛鸟活动匹配了相应的场地空间与设施。

      在空间上强化“鹦鹉螺”曲线作为景观体验主轴的功能与趣味,在优化、突出沿街感受和3处主要入口景观的同时,也在恰当与必要之处设置一些更快捷的进入与行为连接路径,以满足场地中存在的不同行为需求。

      曹家渡花园的更新设计,既实现了整体清晰结构、功能相对完善的“园”的重塑,也彻底改变了更新前在视线与行为上都过于内向、杂乱的整体感受,使之更好的融入城市街景,达成了从传统街头绿地转向当代“口袋公园”的更新目标。

焕新:都市核心区唯一的一体化花境

       现场以香樟为主的大乔木长势良好,是难得的都市绿荫,却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现状下层花灌木的生长,关于下层绿化的调整也成为本次更新的重点工作。

       放弃了传统园林造景式的绿化搭配方式和缺乏主干结构的点景式花境做法,而是坚定地转向匹配鹦鹉螺曲线空间结构的绿化配置。将下层绿化分为常绿骨架和具有表现能力的花草境两个类型,并选用半耐阴的绣球作为最主要的花境植物。于是,曹家渡花园更新后俨然成为上海都市核心区鲜见的超大型一体化花境,不仅特征鲜明,绿化景观结构稳定、层次丰富,也便于后期养护和管理。

       在曹家渡花园的更新设计中,发现“口·袋·公·园”中的“口”与“园”的互动关系或许是支撑整体更新的基础空间关系和底层逻辑,而曹家渡花园在空间上随山就水的整体自然花境特征也因之成型。


项目名称:上海曹家渡花园更新设计

设计单位: VIA 维亚景观

项目完成时间:2021年5月

设计规模:约3000㎡

项目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余姚路交叉口

业主单位: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

施工单位: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图协作: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师:CreatAR Images、孙轶家